

作者 | 清欣
編輯 | 閏然
二師兄又踏著上漲的風火輪回來了。
6月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5月下旬全國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5.7元/公斤,比上期價格上漲1.3%。
至此,今年3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從11.9元/公斤漲至15.7元/公斤,漲幅達到32%,并實現“7連漲”,也被市場解讀為或將重啟新一輪豬周期。

2021年,多數豬企業績“全面虧損”,行業進入“寒冬期”。此番豬肉價格反彈,能帶領他們走進春天嗎?

近日,不少養豬企業發布數據,生豬銷售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6月6日晚間,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發布了5月份生豬銷售數據。兩家5月商品豬售價環比均上漲超18%,數據有點喜人。
其中,牧原股份,2022年5月份,公司銷售生豬586.3萬頭(其中仔豬銷售128.0萬頭),銷售收入84.09億元,商品豬銷售均價14.87元/公斤,環比上升18.39%。
溫氏股份公告稱,公司2022年5月銷售肉豬132.34萬頭(含毛豬和鮮品),收入25.02億元,毛豬銷售均價15.74元/公斤,環比提升18.08%。
此外,金新農2022年5月生豬銷量合計11.68萬頭,生豬銷售均價20.45元/公斤(剔除仔豬、種豬影響后商品豬均價為15.61元/公斤),銷售均價環比也增加了18.26%。

不過,行業經歷寒冬,去年北大農、溫氏股份都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其他生豬養殖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甚至今年一季度都沒能擺脫虧損,即便是“豬茅”牧原股份也不例外。
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牧原股份凈利潤虧損達51.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9.63億元,
豬企虧損,除了一季度豬價依舊處于低位,飼料、原材料等養殖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6月第1周,全國豆粕平均價格4.52元/公斤,雖然比前一周下降0.2%,但同比仍上漲20個百分點。育肥豬配合飼料平均價格3.86元/公斤,與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漲6.6%。

牧原股份被稱為“豬茅”,因為它采用“全自養”模式,有著飼料加工、種豬選育、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肉食于一體的產業鏈,能集中采購、養育,有控制成本的優勢。
但即便如此,2021年,牧原股份飼料/原材料成本達384億,占養殖成本的62%。“豬茅”尚且如此,其他同行就更不用說了。
如今,豬價開始反彈,如果不能將養殖成本控下來,那就是“漲了個寂寞”。
可以看到,各家都把成本提上了日程,且大多把16元/公斤定為降本目標,目前大家的成本在18元/公斤左右。
而牧原股份的目標是,2022年努力控制成本至13元,此時,”豬茅“的底氣就顯現出來了。
接下來就要看他們的表演了,最終效果如何,不如讓子彈飛一會。

為何豬肉價格突然上演“7連漲”?背后還是熟悉的“豬周期”在搗鬼。
“豬周期”說到底,是價格這根指揮棒在背后調節豬肉的供給和消費。
一般來說,母豬從出生到生產一胎仔豬成為“能繁母豬”,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年時間。而看到豬肉價格上漲,養殖戶增加能繁到生豬大批出欄則需要將近2年。此時,豬肉供求關系可能已經逆轉,豬肉價格開始下跌。
當養殖戶無法承受豬肉價格下跌時,便會經歷一批“能繁母豬”產能出清,此時,豬肉供給減少,豬肉價格觸底回升。等到養殖戶再次恢復產能,到生豬大批出欄又要將近兩年。

至此,才算走完一個完整的豬周期,通常是3~4年的時間。千萬別小看了豬周期,這么多年一直都沒能走出豬周期,和兩個因素有關:
一是:豬肉供給存在延遲效應,因為“能繁母豬”生產、“生豬存”出欄都有固定的周期,都會不可避免地造成豬肉供應階段性短缺;二是: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低,以散戶養殖為主,更容易隨市場(周期)波動。
數據顯示,2019年生豬出欄5萬頭以上的養殖戶僅有373家,占比不到萬分之二。此外,2021年,生豬出欄量居前的五家企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雙胞胎、新希望)合計出欄9004萬頭,占全國生豬總出欄的13.4%。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頭數達到4026.3萬頭,行業占比達6%,是名副其實的“豬矛”了,這背后源于牧原股份過去10年的擴產能行動。
數據顯示,2010年~2021年,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3.6%,2021年生豬出欄量是2010年的112倍。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的利潤并沒有伴隨產能規模的提升而穩步增長,與2011相比,2021年的每頭凈利潤卻下降了7成左右。

不得不說,養豬也是規模不經濟行業,這或許也是以散戶養殖為主的原因。
而此次豬肉價格反彈的原因是,不少散戶在前期豬肉價格下跌、糧價高企的情況下,降低了生豬產能,導致豬肉供給階段性減少。
根據農業農村部口徑,截至4月末,能繁母豬存欄量從去年7月起環比降幅合計達到9.8%、同比下降4%。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4185萬頭,略高于2020年,依舊處于行業較高位置。

國元證券研報認為,從2021年10月上旬到2022年3月下旬,生豬價格已經演繹了一次“W”型的二次探底。按照生豬價格最低點為新一輪周期起點的劃分標準,本輪周期的“起”已經確認。
但天風期貨認為,4月母豬存欄環比-0.2%,去化不及預期。6-8是傳統消費淡季,無法提振價格,仔豬補欄量趨于下降,生豬出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從而導致供需轉弱。所以,豬價短期傾向于震蕩調整,繼續上沖的動力減弱。
數據顯示,今日(6月9日)生豬(外三元)均價15.8元/公斤,與前兩日持平,且全國生豬價格上漲地區為10個,下跌的地區有18個,豬價上漲動力減弱。
市場最終將如何走向,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豬又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