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唐書
編輯 | 閏然
在觀眾對國產劇普遍失望的今天,正午陽光是個特別的存在。有一句話還算頗得人心,“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一般而言,觀眾對電視劇贊譽有加,但也不會有人刻意關心其制作方。正午陽光作為出品公司,理應位于一部影視劇的“幕后”,但如今反而成為了作品宣傳的先鋒軍。
“正午”兩個字成為招牌,實在是多年積累的成果。這家公司的背后,有三個重要的山東人。

回溯正午陽光的發家史,就不能不提山影。
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簡稱“山影”,成立于1986年,是國內最早的電視劇生產單位之一。三十多年來,山影制作發行了《白眉大俠》《大染坊》《闖關東》等經典劇集,逐漸累積了知名度和口碑。

山影和如今的正午陽光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正午核心管理層的三個山東人:孔笙、李雪、侯鴻亮。
他們都是山影出身的。
孔笙入行時是山影的一位攝像。1990年,攝像師張智勝帶領孔笙進入電視劇《孔子》劇組,孔笙擔任他的攝影助理。在這個劇組,孔笙跟隨張智勝學習了不少電視劇拍攝手法。1993年,武俠劇《白眉大俠》開拍,孔笙首次挑大梁,負責《白眉大俠》的主攝像。
俗話說“攝而優則導”,孔笙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自然而然走上了導演之路。
他無疑是有天賦的。2008年,孔笙在《闖關東》劇組歷練,負責攝制了東北部分的劇情。2009年,孔笙執導《生死線》《鋼鐵年代》。這些作品的反響都極好,孔笙在導演圈徹底站穩了腳跟。
同樣是1990年,李雪進入山影,跟隨孔笙從事攝像工作,之后也同樣是“攝而優則導”的發展路徑。不負多年積淀,2015年李雪首次獨立執導《偽裝者》,該劇一舉摘得飛天獎和華鼎獎最佳電視劇獎項。
侯鴻亮晚來三年,起初是孔笙的徒弟,后來轉型職業制片人。他的確更適合這個職業,對題材、劇本、演員的選擇很少失手,高滿堂、袁子彈等知名編劇都對其十分信賴。
孔笙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搭建相對固定的班子是從《闖關東》劇組開始的,成員包括時任執行制片的侯鴻亮,攝像孫墨龍、李雪,導演助理周游、趙子煜與劉紅星,以及副攝像孔兮等,后來他們都成為正午陽光的中堅力量。

導演孔笙、攝像李雪、制片侯鴻亮,更是被坊間戲稱為“鐵三角”。
2011年,孔笙、李雪等人離開山影,創立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不過,在2011-2014年期間,正午陽光的制作獨立性還不高,主要依附于山影工作,以后期制作為主。如2012年山影出品的《溫州一家人》,2014年的《父母愛情》,都是這種合作模式。
2014年,在山影集團上市前夕,侯鴻亮帶著策劃、宣發、制作、經紀團隊正式加盟“正午陽光”。隨著侯鴻亮的加入,“鐵三角”再次集結,正午陽光開始向獨立制片公司轉型。

2015年,是正午陽光豐收的一年。
一部《瑯琊榜》和一部《偽裝者》,不僅讓胡歌再次火遍大江南北,也讓正午陽光這四個字牢牢地印在了觀眾心里。
這兩部現象級的國民電視劇實在是太成功了。內容兼具宏大的格局、情懷和跌宕的故事性,同時照顧了主流收視人群和年輕粉絲,實現了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尤其是《瑯琊榜》,不僅榮獲第30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至今在愛騰優都需要視頻會員才能觀看,但仍是每年有效播放量最高的老劇之一。

能夠打造出這樣的作品,絕非一日之功。首先,正午很會選,也很會改。
在2015年,電視劇市場的單一性已經飽受詬病,觀眾們苦穿越宮斗霸道總裁等“無腦偶像劇”已久,迫切渴望著能有一部劇,打破那一份日積月累的重復和庸俗。而《瑯琊榜》的原著小說就是一篇極為優秀的網文,劇情環環相扣,人物塑造豐滿,格局宏大深遠,具備良好的改編土壤。
《瑯琊榜》將歷史格局和故事可看性完美平衡,讓它在獲得豆瓣9.4超高分評價的同時,也實現了2.22%的高收視率。
其次,正午的服化道很精致,拍攝手法不說多么精巧,至少是符合敘述邏輯的。
《瑯琊榜》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南北朝,劇中人物的服裝、交往的禮儀、屋舍的布置,無一不是肉眼可見的用心。《偽裝者》作為諜戰劇,整體上也基本尊重了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尤其是看過近兩年的塑料民國布景后再去看《偽裝者》,你會覺得,影視行業真是“江河日下”啊。

誠意滿滿的作品一播出,甚至根本不需要主創賣力吆喝“我們多么努力”,觀眾自己會看得到,而且是一眼就能看到。如果一定要概括正午成功的秘訣,那可能就是:這家公司真正做到了尊重觀眾,信任并重視觀眾的審美。
說來也是諷刺,這條法則明明應該是影視劇制作的絕對原則,但在如今的國產劇影視圈,反而是“做到了才顯得格外特別”。

然而,無限風光的2015年過去,正午陽光很快迎來了自己的危機。
2016年,正午陽光進軍網劇拍攝,但是作品的口碑卻斷崖式下跌。《外科風云》播出前,男主角靳東就已經因為“諾貝爾數學獎”、“表演油膩”、“角色雷同”等輿論風波引發網友不滿。正式播出后該劇風評更是一瀉千里,醫生本就是相對敏感的職業群體,劇本細節理應更加注意,然而在劇中,各種低級的醫學錯誤是層出不窮。
《外科風云》被網友概括為“披著醫療外衣的狗血情感劇”,對醫生的不尊重使得社交平臺對該劇的討伐甚囂塵上,觀眾們都在問:正午陽光怎么了?

《外科風云》播完,《歡樂頌2》接檔,但別說力挽狂瀾了,反把正午本就受損的口碑進一步推向深淵。豆瓣評分僅僅只有5.3,成為當時正午陽光有史以來評價最低、口碑最差的一部劇(不過,今年播出的《相逢時節》打破了這個紀錄),小資、無病呻吟、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等負面評價洶涌如潮。可以說,對市場的不敏感造成了《歡樂頌2》的徹底翻車。
而那兩年的國民級爆款“另有他劇”。2017年,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出品的《人民的名義》,實現了真真正正的爆火,成為了近十年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正午的主角總是喜歡用同一批演員,配角團更是幾乎雷打不動。或許是認為癥結在于演員單一,從而引起了觀眾的審美疲勞,2017年9月5日,正午陽光取消藝人經紀部,解除與藝人從屬經紀合約。
但這救得了一時的收視率,卻顯然還不是根本原因。2018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啟用了當紅的趙麗穎、馮紹峰,又有因為《鎮魂》爆火的朱一龍出演男二號。播出后收視成績的確亮眼,但仍然出現了許多劇情前后矛盾、用詞不夠考究等質量性問題,引起網友的吐槽。

知否的最終評分為7.7,不上不下的分數。對于正午陽光而言,有太多經典珠玉在前,這也不算是一份優秀答卷。
而到了2019年,《清平樂》《我是余歡水》同樣難掩頹勢,《我是余歡水》甚至因為臺詞問題而引發了一場嚴重的輿論爭議。
此時的正午危機四伏,如果再不拿出有力的作品,那么在觀眾心中,它和那個打造出《瑯琊榜》的正午,恐怕就要漸行漸遠了。

接下來的兩年,正午似乎打了一個不錯的翻身仗。
2020年的《大江大河》,2021年的《山海情》,再一次重塑了“正午陽光”四個字的獨特意義。《山海情》更是在豆瓣拿下了中國主旋律電視劇的最高分,感動了無數觀眾。
然而,這也絕對不是什么“復蘇”。事實上,正午陽光的作品成績出現了一種極其不穩定的動蕩。
以2022年為例,寒假檔播出的《開端》是毫無疑問的爆劇,席卷了整個互聯網。比之《山海情》與口碑不夠匹配的收視率,《開端》可是實打實集均播放量過億的爆款網劇。
有這么一個亮眼的開門紅,《相逢時節》卻又讓人大跌眼鏡。

4.8的評分比被稱為正午之恥《歡樂頌2》的5.3還要低一截,播出的兩個頻道收視率都不足1%,在浙江衛視更是只有0.3%。如今正在上映的《歡迎光臨》,網上熱度不高,收視率也非常一般。
梳理一番正午陽光2014年以來的劇作,我們能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凡是成為正午經典的熱播劇、口碑劇,幾乎都有一個導演的名字——孔笙。而口碑撲街的劇作,則幾乎來自正午陽光的二代導演們:孫墨龍、簡川訸等。
正午最初的口碑就是靠孔笙的《父母愛情》《瑯琊榜》這種級別的經典打下來的,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真正想要締造好作品,仍然依靠孔笙;近日開機的國家級重點項目《縣委大院》,導演一欄還是這個熟悉的名字——孔笙。

但也就是這么兩個字,觀眾就對此滿含期待。
成也孔笙,敗也孔笙。過度依賴孔笙的個人能力、二代導演發揮不穩定,是正午之“動蕩”的根本原因。
盡管孔笙是當之無愧的絕對招牌,但孔笙畢竟只有一個,他不能保證正午陽光長久、持續的繁榮。在影視行業,偌大一個公司卻僅僅仰仗某一個人的先例并不是沒有,如華誼兄弟和馮小剛。在馮小剛衰頹之后,華誼兄弟就不復往日光鮮。
其實正午內部是清醒的。從2011年開始,公司就遵循類似孔笙當年的發展路徑,開始著力培養二代導演:從攝像、聯合指導、過渡到獨立指導。
然而也許是時間不夠,也許是磨礪機制還不夠成熟,總之想要培養出新一代的“孔笙”,絕非易事。
排版|林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山東男人,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