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城市以“搶人”開了頭,卻以“騙人”收了尾

    原創 古月一刀 鹽財經
    ▍鹽財經
    作者 | 古月一刀
    編輯 | 閏然

    漢代的劉向在《新序·雜事》里寫過這么一件事。
    古代有位葉公子高,對龍非常喜愛,家里到處都畫著龍。龍感于他的誠心,某天就降臨到他家了。結果葉公見到真龍嚇得失魂落魄,奪路而跑。
    現實中,“葉公好龍”事例并不罕見。比如最近被曝出的,某些城市難以按時兌現人才引進之初承諾的優待政策。
    5月6日,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稱,南昌市進賢縣多名中學教師反映,被當地拖欠人才引進補貼近兩年。
    更令人擔憂的,這件事并非個案。如果以“補貼、拖欠”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你能在山東、河南、湖南、浙江、江蘇等多地找到這樣的求助帖。求助帖中,不但有人才補貼、住房補貼這樣涉及個人的,還有創業補貼這樣涉及企業的。
    一面是引才時的言之鑿鑿,一面是筑巢時的支支吾吾。一些城市以“搶人”開了頭,卻以“騙人”收了尾。
    鳳來了,巢呢?
    自2017年初以來,武漢、西安、長沙、成都、鄭州、濟南等城市先后掀起搶人大戰。
    之后戰火不斷蔓延,既有重慶、長沙、合肥等二線城市,也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有不少三四線城市。
    2019年算是搶人大戰的一個高潮。根據鹽財經記者的不完全的統計,2019年有超過100座的城市出臺了人才政策,其中出臺落戶新政的城市超過30座。
    各城市不約而同地瞄準了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人群,同時也期望引進國際頂尖專家及各行業杰出人才。而在這其中,城市拿出的重要籌碼之一就是優渥的補貼政策。
    多數城市對學歷型人才進行大額補貼或買房打折、提供人才公寓等。針對普通學歷型人才力度大的購房補貼一般在1-10萬之間,力度大的租房補貼一般在1500-5000元/月之間。
    由于競爭激烈,部分求賢若渴的城市,只能越來越“卷”,不斷加碼補貼力度。什么買房打折、租房補貼、落戶降標、項目資助、一次性獎勵等等,補貼的名目越來越多。
    這一點,其實和引鳳筑巢是一個道理。人往高處走,如果不能提供更好的機會和更優厚的條件,人才往往會集中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補貼則相對彌補了部分城市在機會提供、收入水平上的弱勢,有利于吸引一些原本并未有意在此扎根的人。
    然而當人才到位后,某些城市之前信誓旦旦的補貼項目,卻遲遲無法兌現。
    比如此次南昌進賢縣被曝出的補貼拖欠,根據當地人才政策,被引進人員每人每月可獲得1000元的生活補貼。這個項目為期三年,但一直到2022年初也沒有兌現。
    進賢縣2021年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實施方案部分內容

    進賢縣2021年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實施方案部分內容

    鹽財經通過微博,聯系到了20多位被拖欠人才補貼教師的其中一位,小C。
    她告訴記者,當時來南昌有相當一部分原因考慮到了生活補貼,但從學校任職起她從未收到這筆補貼。每次聯系相關部門,都被以財政緊張為由讓再等等,而這一等就是三年。
    小C說,“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三年制的,現在都快結束了,仍然一毛錢都沒發。我們就想著不能再等下去了,索性聯系了媒體爆料。”
    拖欠的理由
    小C所說的“縣財政緊張”,在中國新聞周刊中的報道也得以驗證。報道中,進賢縣委組織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教師人才補貼的拖欠就是因為縣財政緊張。
    一位南昌的公職人員向鹽財經記者透露,其實在縣下面,包括教師在內的公職人員工資也時有拖欠。“但像這種一拖拖三年的生活補貼,并不常見。”
    地方財政困境,近年并非新鮮事。
    根據2019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的調研數據,由于受經濟下行和區域發展分化,部分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凸顯,中西部地區財政自給率不足50%。而據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一花等人研究,全國約有60%左右的縣保工資、保運轉壓力增大。
    圖源: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圖源: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縣級財政困難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此外,土地轉讓收入,在一些縣市的財政收入占比比重很大。
    而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一度收緊,比如設置房屋成交指導價,對重點房企融資提出“三道紅線”,以及土地集中拍賣等,這讓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出現大幅下滑。
    收入下滑了,但支出并沒有。尤其是疫情期間,對于在醫療衛生方面的開支陡增,多輪大規模全民核酸檢測,增添防護設備,新建方艙醫院等成本,均來自于地方財政。
    這對于不少地方政府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一些財力薄弱的貧困縣,要靠“拆東墻補西墻”甚至是舉債欠款來支撐運轉,壓力較大。
    但如果僅一句“財政困難”的借口,就在人才補貼方面食了言,這顯然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小C說她“當時來南昌,有相當一部分原因考慮了補貼”。如今人來了三年,但補貼卻沒到位,還逼著人家沒轍一起抱團維權,這不是“被白嫖”又是什么?
    往屆從外地求學歸來的畢業生表示愿意留在當地就業

    往屆從外地求學歸來的畢業生表示愿意留在當地就業

    何況這筆錢實際算一算,也并非不可承受之重。
    每個月1000元的生活補貼,20個人一年24萬元,三年總共也就72萬元。要知道,進賢縣2021年GDP達354.4億元,其中財政總收入40.8億元,同比還增長了11.1%。
    僅從去年增長的4億多元的財政收入中,拿出72萬元,理應不是一件難事。
    正在滑坡
    5月9日,南昌日報發布了一篇《南昌“人才10條”獎勵補貼兌現金額15.3億元》的報道。顯然,這是相關部門在輿論上做出了回應。
    根據2021年南昌市人口統計數據,2021年末南昌常住人口達到643.75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8.25萬人,增長2.92%,人口增速高于過去十年南昌人口平均增速。
    其中,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436.58萬人,比2020年時增加了21.78萬人。顯然,人才補貼等措施還是起到了相關的效果。可以想象,未來在補貼上繼續加碼,以期繼續提升搶人效果的城市仍會存在。
    2021年南昌市常住人口年齡構成示意圖(圖源:南昌晚報)

    2021年南昌市常住人口年齡構成示意圖(圖源:南昌晚報)

    除了南昌之外,鹽財經記者還檢索到了一些發生在各地“補貼拖欠”投訴。
    2020年10月,有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下留言,稱自己是2019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可以申請天津市西青區政府的人才補貼西,但直到政策到期,都未能得到相關部門申請許可,相同情況的有20多個。
    2021年2月,有網民在“領導留言板”留言,廣西欽州市引進人才補貼遲遲不發,拖欠半年有余。
    2022年4月,有網民“領導留言板”留言,稱其畢業于某985大學工科專業,符合福建省工科類青年補貼政策。但2017年8月入職廈門航空服務分公司,入職將近5年時間,仍未獲得全部3年補貼。

    類似的留言還有很多,這其中部分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回復,但內容多以“督辦”,“加緊受理”為主。
    通常來說,城市人才引進有政策引人、環境引人和文化引人三個階段。運用政策手段,建立較有競爭優勢的事業和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加盟,是人才引進的初級階段。
    目前,我國一些城市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做法,還處于政策引人階段。重點是拼資金、拼待遇,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創造良好的事業、生活環境。
    但人才進來后,如何真正讓人才為城市所用,后兩個階段的有效性往往要高于前者。
    2021年南昌市常住人口年齡構成示意圖(圖源:南昌晚報)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認為,要留住高層次人才,地方就要創造一種優良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只有整體持續打造城市,才有利于人才匯集、成長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長遠來看,經濟前景好、支柱產業多、社會穩定、生態環境優美、公共服務完善這些城市實力的提升,才會源源不斷地吸引人才入駐。所謂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現階段,搶人大戰逐漸走進了尾聲,有的城市明確表示不再發放補貼。
    去年5月,深圳人社局調整了人才政策,自2021年9月1日起,新引進人才不再受理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全日制本科及碩士學歷人才的補貼被取消,博士人才的年齡門檻也被限制在了35周歲以下。
    深圳人社局發布《關于高層次人才業務、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業務相關安排的公告》

    深圳人社局發布《關于高層次人才業務、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業務相關安排的公告》

    深圳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參考性,未來各地“人才新政”的降溫和退坡或許也正在路上。
    不過,希望在補貼政策退出舞臺之前,某些地方先把“帳給結了”。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古月一刀
    封面來源:電影《瘋狂的石頭》
    原標題:《有省會人才補貼賴賬!搶人大戰才三年》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