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4號貨運飛船已成功和天和號中心艙對接,整個進程僅耗時6.5小時。到了6月,神舟14號載人飛船將搭載三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天舟4號便是為神舟14號的機組人員運送的物資,這些貨品中不僅有滿意三名宇航員在空間中待上半年所需的食物和水等生活物資,還包括各種試驗器材。
總歸,物資總是先行一步,天舟系列飛船負責運送物資,神舟系列飛船則是負責載人往返太空。
而根據規劃,估計到本年年底,我國空間站就將建立完結。航天領域的第一梯隊只有中、美、俄三國,國際空間站便是在美俄主導下建設而成的,不過行將退役,到時候太空中恐怕就只有我國才有空間站。
我國空間站的制作進程
我國的空間站,在初期包括一個天和中心艙以及問天、夢天兩個試驗艙,到時候從平面視角來看將組成一個T字形。
天和中心艙于2021年4月底上空。在這之后,我國又發射了天舟2號和神舟12號,天舟3號和神舟13號,現已先后將兩批(每次三人)宇航員送入天和中心艙。
(注:上圖來自央視新聞)
本年是建設我國空間站的要害一年,總共有6次發射使命,天舟4號便是本年的第1次,6月份行將發射的神舟14號便是第2次。
在此之后,7月還將發射問天試驗艙,10月發射夢天試驗艙,至此,現階段我國的空間站就基本拼裝完結了。
之后,我國的空間站還將迎來天舟5號和神舟15號。依照常規,航天員只會在太空中待上半年,之后就必須換另一批宇航員接班,因而神舟15號估計將于11月份發射。
天舟3號怎么還沒別離?
在天舟四號上天的時候,神舟13號現已于4月中旬帶著上次的三名宇航員返回了地面,不過為他們運送物資的天舟3號貨運飛船卻仍然在太空中。
現在天和中心艙、天舟3號和天舟4號構成了一個三艙組合體,待神舟14號的航天員上天之后,天舟3號才會脫離天和中心艙并墜入大氣層焚毀。
天舟3號之所以要等到那時才完結使命,是由于它不僅要運送貨品上太空,還在太空中充當著廢物站和臨時貨倉的效果。神舟14號的宇航員上天后,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使命便是將天舟3號上一些尚未用完但仍有運用價值的物資搬到天舟4號上,然后天舟4號才會脫離空間站并在大氣層中墜毀,在此進程中宇航員在空間站中發生的廢物也會被焚毀。
而且天舟3號還起到了穩定空間站的效果。空間站在400公里的高空中,仍然處于微重力狀況,在天舟4號對接的進程中,它能夠防止空間站發生翻轉;并且天舟3號具有推進器,萬一遭受太空廢物,還能夠幫助空間站調整姿勢和軌道。
到時候如何對接?
我國空間站的接口都坐落天和中心艙上,總共有5個,分為2個側向停泊口和3個對接口。
其中有2個側向停泊口,一向未運用,它們是為本年下半年的“問天”和“夢天”兩個試驗艙預備的,到時候這兩個試驗艙一側對接一個,將構成一個T形組合。
別的三個對接口分別是徑向對接口、前向對接口、后向對接口。
徑向對接口用來對接載人飛船,未來的神舟14號、15號都將運用這個對接口;后向對接口用來對接貨運飛船,天舟4號、5號都會運用這一對接口;而前向對接口則屬于綜合對接口,主要用于貨運飛船或者載人飛船在交代期間的停靠。
這三大對接口是怎么用的呢?
以貨運飛船的交代為例,每當下一艘貨運飛船到來之前,前一艘貨運飛船都必須與后向對接口別離,并通過繞飛和前向對接口自動交會對接。天舟2號、天舟3號以及天舟4號都有這么一個進程,現在天舟3號就坐落前向對接口,而天舟4號則坐落后向對接口。
之所以要換方位,是由于天和中心艙存放物資的當地離后向對接口比較近;并且這一方位的調換仍是為神舟14號載人飛船的對接創造條件,由于徑向對接口和前向對接口都坐落天和中心艙的同一端頭,當前向對接口所在的端頭對接的是空倉的天舟3號時,在神舟14載人飛船對接的時候就不至于使空間站失去平衡。
在天舟5號上天之前,那時空間站應該現已拼裝完結了,但天舟4號仍需要為它騰出后向對接口。在此之后,天舟4號就要完結它的使命了,騰出前向對接口,迎候神舟15號的到來。
在此,提早預祝后邊的發射對接使命獲得圓滿成功!
重視我,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