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英荷戰爭,荷蘭海軍突襲查塔姆,英國為何遭受奇恥大辱?

    每個都有英豪,荷蘭人也有自己的英豪,那就是米歇爾·阿德里安松·德·魯伊特。這位傳奇名將在1667年6月突襲查塔姆錨地,最終讓荷軍贏得了第2次英荷戰爭。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寄生蟹子

    字數:3233,閱覽時間:約6分鐘

    編者按:每個國家都有民族英雄,而許多將領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就在于他們能在國家危難時間保護國家利益。在千年的海上戰役的歷史長河中,也有這么一批人,例如咱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而被他趕跑的荷蘭人中,也有一位傳奇人物,那便是米歇爾阿德里安松德魯伊特。

    2015年荷蘭上映了一部反映德魯伊特的傳記電影《水兵大將》再現了這位名將最巔峰時間。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這位名將最為不可思議的一仗——1667年6月突襲查塔姆錨地。

    ▲荷蘭電影《水兵大將》海報,由弗蘭克拉默斯飾演這位名將

    第2次英荷戰役自1665年6月爆發以來,兩邊各有勝負。在圣詹姆斯日之戰后,英荷兩邊盡管沒有再進行過大規劃的海戰,但戰役卻也并未就此暫停。兩年之久的海戰使得兩國國力虧空,元氣大傷。

    更要命的是,英國的一次軍事舉動,讓荷蘭人的怒火久久不能平息。1666年8月初,英國將領霍爾姆斯授命率領一支小型分艦隊突襲荷蘭的弗利蘭島,卻出乎意料地發現了許多隱藏其間的荷蘭商船。英國艦隊在幾乎未遇任何反抗的狀況下,縱火焚燒了擠在一同的150多艘荷蘭商船。終究,英軍在搶掠了弗利蘭島后揚長而去。

    ▲四日海戰

    仿佛是風水輪流轉,在霍爾姆斯燒了荷蘭商船隊之后一個月,1666年9月10日,一場稀有的火災降臨到倫敦。接連燒了4天4夜,倫敦城有2/3被焚毀,經濟損失達800至1000萬鎊。這個經濟損失現已超過了兩次與荷蘭戰役的費用,英國便是再有錢也經不起這么折騰。

    因而自1667年1月開端,不斷與荷蘭方面取得聯系,希望進行和平談判,也便是布雷達談判。不過荷蘭人可不以為這把火報了自己的一箭之仇,他們在等待機會,一個完全打敗英國人,讓他們乖乖贊同條件的機會。

    ▲倫敦大火

    其時荷蘭水兵司令由德魯伊特擔任,他現已經過間諜收集到了一些泰晤士河的潮汐、水位、航線等狀況以及倫敦區域的軍事和經濟情報,不過主要不是預備進攻這兒,而是分析英國艦隊的動向。

    其時英國皇家水兵主力艦艇都停靠于梅德韋河口的查塔姆錨地,這兒還有造船廠,并且河道彎曲,淺灘布滿,風向有明顯變化,屬于易守難攻類型。英國人還設置有炮臺和橫江大鐵鏈,所以沒有哪個水兵將領會想到進犯這兒。

    ▲約翰德維特

    水兵將領不想,并不等于其他人不想。時任輔弼的約翰德維特就提出了突襲查塔姆錨地的方案。這個方案難度極大,幾乎一切水兵高級將領都表明反對,德魯伊特也一樣。可是他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知品德維特不是個輕易改動自己主意的人,所以盡管不贊同,可是他仍是去預備了,包括練習艦隊的夜戰能力,加強情報收集作業等。

    ▲荷蘭名將德魯伊特

    恰逢此刻英軍由于大火和瘟疫導致嚴重經濟困難,所以關于軍費進行了大的減少,許多軍艦不得不閑置在港內,因而德威特決定施行這項方案。這項方案聽起來很容易,可是施行起來并不是那么簡單。好在德魯伊特有個輔佐,那便是輔弼的弟弟,對這個方案十分支撐的科內利斯德維特。兩人關于方案進行了具體研究。

    ▲科內利斯德維特

    他們遇到的困難主要是一些狀況難以熟知,例如沿途英國炮臺與其他防護措施的方位與配置,泰晤士河口和梅德韋河沙洲淺灘的具體方位以及水深狀況,潮汐和風向、風力變化等氣候資料、錨泊在查塔姆錨地的英國艦隊備戰狀況等等。

    這兒面有一項出現問題,整個舉動將會失敗。但他們只要一個優勢,那便是無論如何英國人也不會料到荷蘭人會突襲查塔姆錨地。突然性是他們唯一的勝算,他們賭的便是英國人想不到,所以防衛不到位。不過打仗哪有不冒險的,軍人不能指望著舒舒服服作戰。

    ▲查塔姆船塢

    英國人真的就沒有防范嗎?那道倒不是。英國盡管許多減少軍費,可是并沒有中止水兵運作,還有適當部分的艦隊在海上巡航。但問題是這部分艦隊安置在哪里呢?

    英國人經過布滿歐陸的間諜網得知荷蘭正在謀劃軍事舉動,可是并不知道荷蘭人要在哪里采納舉動。他們將艦隊安置在了他們以為荷蘭人會發起進攻的當地,唯一沒考慮到荷蘭人會突襲查塔姆錨地,畢竟這個方案在荷蘭水兵高層自己都沒幾個人贊同。

    ▲飛行中的荷蘭艦隊

    1667年5月17日荷蘭艦隊啟航,至6月4日集結結束并完結編隊,合計戰艦62艘,15艘小型淺水船舶和12艘縱火船(英語資料大多都是這個數字,中文資料則多稱24艘戰列艦、20艘小型船舶和15艘縱火船,筆者仍是采用外國資料數據)。

    海上飛行期間,編隊分紅三個分艦隊,第一分艦隊由德魯伊特大將親身指揮,科內利斯德維特也在艦上;第二艦隊由阿爾特揚斯范內斯中將指揮;第三艦隊由威廉約瑟夫范根特中將指揮。

    風趣的是除了幾名艦隊司令和高級將領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這次反擊要干啥,直到6月7日,荷蘭艦隊現已在頭一天抵達泰晤士河口附近,科內利斯德維特才正式代表政府下達指令,整個艦隊大為驚駭。

    ▲“皇家查理”號

    有人提出了貳言,還有人揭露表達自己的恐懼,德魯伊特回復只要一句話“bevelen zijn bevelen”(指令便是指令)。科內利斯德維特回到住艙后在日記中寫道他不確定艦隊究竟會不會服從指令。可是第二天他發現,艦隊上下都在做預備,許多指揮官還關于不少細節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在6月6日荷蘭艦隊接近泰晤士河河口的時分,英國方面就現已發出了預警,包括查塔姆錨地在內,都知道荷蘭艦隊來了。可是英國人的第一反應是荷蘭人要進攻倫敦城。即便是這樣,英國人也不應該毫無防范,可是在荷蘭人出現的5地利間里,英國軍隊竟然毫無作為。

    ▲荷蘭艦隊進犯并占領希爾內斯炮臺

    在約克公爵的嚴令下,水兵調集了3艘護衛艦、3艘火攻船和30艘舢板炮艇用于防衛,這實踐上仍是等于沒有防衛。即使荷軍現已開端進犯了,威廉考文垂爵士還宣布,荷蘭不太可能在倫敦附近登陸。

    英國高層以為為了鼓舞士氣,荷蘭人最多會對一些中等巨細和露出的方針發動象征性的進犯,比如哈里奇,英軍僅在這些區域加強了防護。這就導致了荷蘭人真進攻的時分,英軍調集十分不暢。別的由于幾個月甚至幾年沒有拿到薪酬,大多數水手和戰士都不太愿意冒著生命危險抗擊荷蘭人。

    ▲1686年繪制的突襲查塔姆錨地示意圖

    6月7日德魯伊特親率艦隊開端進犯希爾內斯炮臺。該設施名為炮臺,實踐為一個大型堡壘,扼守梅德韋河口。按理講荷軍并不容易攻取,可是英國守軍反抗一陣后就逃跑了6月10日,荷軍登陸部隊占領了這個堡壘。

    最初荷軍要求登陸部隊不得搶掠,目的是為了和霍爾姆斯做比照,可是終究荷軍仍是大舉搶掠,德魯伊特解除了登陸部隊指揮官揚范布拉克爾的職務。堡壘被占領后,威廉約瑟夫范根特中將指揮的荷蘭艦隊向上游進行了偵查,科尼利厄斯德維特跟隨。荷軍發現英國人現已自沉了7艘船以阻止通航,不過荷軍發現這個阻塞線并不緊密,有一個開口可供使用。

    ▲荷軍在查塔姆錨地進犯英國軍艦

    在擴展這開口之后,荷蘭艦隊趁漲潮經過這道封鎖線。英軍遠在吉林厄姆安置了一條14噸半的橫江鐵索,鐵索前還有3艘軍艦,用以阻攔可能入侵之敵。12日荷軍飛行到這兒,守衛的“聯合”號被俘,別的兩艘“馬蒂亞斯”號和“查理五世”號被荷蘭火攻船摧毀,隨后荷軍毀掉了鐵索,繼續前進。

    ▲“皇家查理”(正中)號被俘

    沒有鐵索攔截,13日荷蘭艦隊進入查塔姆錨地。查塔姆船塢內許多軍艦閑置,在荷軍攻勢下,“忠實的倫敦”號、“皇家詹姆斯”號和“皇家橡樹號”都被摧毀,英國皇家水兵旗艦“皇家查理”號被俘。蒙克以為為了避免軍艦被俘,只要毀掉它們,因而英軍自己又毀掉了16艘戰艦。

    ▲駛抵荷蘭的“皇家查理”號

    在6月14日,方案制定者之一的科尼利厄斯德維特決定撤離,荷蘭艦隊帶著被俘的“皇家查理”號趁漲潮駛出梅德韋河進入大海。荷蘭水兵還測驗進犯其他城市,可是未能得手。

    不管怎么說,這一仗之后,英國皇家水兵戰斗力遭到更嚴重削弱。而比物質損失更大的是皇家水兵氣勢更為低落,軍心渙散,實踐上已無戰役意愿。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不得不接受荷蘭全部要求,簽訂了《布雷達和約》。第2次英荷戰役以英國失敗而告終。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咱們聯系。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智能手機與造車勢力上演“虐戀情深”?

    2022-5-16 12:51:13

    時下

    一條管飽的巨型對蝦!中國本土就有,為什么買到的卻都是進口的?

    2022-5-16 12:51:16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